首 页 党的关怀 团队要讯 公告启事 品牌项目 文创产品 信息咨询 关于我们
首页 > 学党史 > 红色印记
第86集 固沙田字格——一本印证治沙传奇的荣誉证书
作者: | 发布时间:2021-11-09 | 来源:共产党员网

 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,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、电商主播薇娅。我讲述的文物是一本证书。鲜红的证书封面上,印着烫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“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”几个大字。证书里面获奖项目一栏写着: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;获奖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等。

△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“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”获奖证书

  这本证书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档案室里,它的照片在宁夏中卫沙坡头沙漠博物馆展出。这本看似普通的证书,记录着中国人顽强拼搏、科学治沙、与自然对话的历史。

  1958年8月1日,华北通往西北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——包兰铁路全线通车。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铁路,其中,16公里是在100多米厚的腾格里沙漠流动沙丘区。核心位置就是现在的宁夏沙坡头风景区一带。

△包兰铁路线沙坡头地段防护带外的流动沙丘

  在此之前,国际上还没有在流动沙丘修筑铁路的先例。很多国外专家认为,即使铁路修建完成,运营也会受到流动沙丘的侵扰,长期保持畅通安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
  为了挑战不可能,人们开始不断研究尝试。刚开始,为了阻止沙漠流动,大家先将麦草平铺到沙漠里,再用沙子盖在麦草上,试图固定住沙漠。可西北的冬天,一场大风过后,干燥的沙子早已从麦草的缝隙中漏了下去,麦草便常常被吹个精光。如何将麦草固定住呢?曾担任铁路中卫固沙林场场长的张克智说,林场职工一次无心之举给了他们启发。

  张克智:我们的技术师傅跟我们的职工在现场拿的铁锹,现场大风吹的时候,看到麦草“哗哗”被风吹走了,有个职工拿的铁锹顺手就把那个麦草挡了一下。挡了一下顺手就扎到沙子里面去了,只有很少一撮子麦草。大风过去以后到现场考察,看到其他的全军覆没,麦草刮得一枝不剩,唯有扎到沙子里面的这一铁锹麦草还是原封不动,这就受到了启发。

△包兰线铁路两旁的麦草方格

  在科学家们带领下,人们在无数次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探索麦草方格的最优方案。比如麦草扎成什么形状?圆形还是方形?再比如麦草的间隔、大小又是如何?经过无数次实验,最终研究出了享誉中外的1米乘1米麦草方格治沙技术。它就像一张大网,把流沙牢牢地固定在网格区域内。看似简单的技术,在科研水平落后的情况下,科学家们通过近10年才反复试验论证出来。

 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副站长 张志山:这个事确实不容易,仅仅麦草方格它的固沙原理,花了10年时间才解释出来。这些仪器的话,就是自己慢慢研制。当时研制这种计沙仪,还有包括后来我们风洞,风洞里面怎么吹啊什么的。

  麦草方格技术操作起来并不难,就是用1公斤重的小麦秸秆在沙漠里扎1乘1米的草方格,扎入沙里和露在外面的麦秆长度,都为15厘米左右。这些外露的麦草在沙地上形成一个1米乘1米的围墙,固定住了沙漠的流动,对风形成一定的阻力。张志山说,这项技术“求真”的同时,还特别务实。

  张志山:好用的技术就是简单的技术。一个它作用1乘1米的最好;第二个当时就是好算账。第一个好算料账,一个草方格就是1公斤麦草;还有就是好施工。

  扎好麦草方格只是固定流沙的第一步。此后,在麦草墙中撒下沙生植物的种子,随着麦草腐烂,种子生长,地衣、蕨类、草本植物、灌木、半灌木更替生长,三、五年间可形成一个小生态系统,让叛逆的沙子乖顺起来。

△宁夏沙坡头景区

  著名科学家、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在他写的《向沙漠进军》一文中,对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治沙成果做了如下评价:

  “我们向沙漠进军,不但保护了农田,开辟了绿洲,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。包兰铁路通车以来,火车在沙漠上行驶,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。”

  随后,科学家们和林场职工共同努力,创造性地建立起了“五带一体”的治沙防沙工程,就是以铁路为轴线,在两侧分别建立固沙防火带、灌溉造林带、草障植物带、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,确保了包兰铁路60多年的畅通无阻。1988年,“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”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。

△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

  从高空俯瞰,呼啸的列车宛如一条钢铁巨龙穿梭行进在沙海间。每到夏秋时节,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两侧,仍然可以看到工人、农民扎麦草方格的身影。

  固沙林场的老场长 张克智:现在每年就是修修补补,哪里损坏了补上一点。因为沙漠是动态的,还需要人去维护它,还需要人去创新。这个技术也不能说是一劳永逸的。通过技术的进步,总还会创新一些技术出来,这都需要艰苦奋斗跟奉献精神。这个精神确实是需要传承。

  王惠:我是宁夏中卫沙坡头沙漠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。每当讲起治沙的历史,眼前就呈现出一代代治沙人的艰辛历程。大家所看到的沙坡头铁路治沙防护体系,保护了包兰铁路的畅通无阻,也为国内外治沙提供了中国智慧。如今这里已经不再是魔鬼的城堡,而是具有无限生机的沙漠绿洲。让我们保护生态环境,从我做起。


返回顶部
分享到:
0
 
 
©2020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版权所有
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360号 京ICP备11019790号-13